温度对混凝土性能有多大影响?

1.温度变化对水泥水化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是由水泥、骨料,样和水及外加剂等组成的混合物。在混合物拌制时程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变化是水泥的水化反应,水泥水化速度与水泥细度有关,同的也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其间的关系服从普遍适用于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通用的Arthenius定律

根据研究,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速率是在实用的温度范围内以每升高10C大约增长70%的速率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反之亦然,可见水化速率要比温度的变化强烈得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标准局做了一项试验,用水灰比等于0.43的标准试件在温度下浇制、密封和养护,直至龄期测定其抗压强度。

试验说明,混凝土浇筑后 度的增长速率是随着养护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也是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新减的。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在形成理度的前10d左右的时间,而对混凝土在28天后的强度影响比较小。

2。温度对混凝士坍落度的影影响湿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施工经验告诉我们,在炎热天气下同样材料制成同等相度的漫凝土拌和物总要比案冷天气多用一些水。同样性和物的坍落度确实是随着它的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试验结果显示,为了使一般混凝士拌和物具有相的坍落度(75mm) ,拌和物的温度每升高10,每1m就需要增加约7ko的拌和用水。

3.低温下的混凝土强度

在混凝土浇筑后尚未硬化前,低温下内部水在结冰时体积会发生9%左右的增长,同时产生约2500kg/cm的水胀应力。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湿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而低强度。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航表面上产生颗较大的结晶,减强水泥浆与骨料和领筋的结力,从而影响混解十的抗乐强度,当冰凌副化后,又会在混解十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院,而降低混解十的感实性及而久性。因此,冬季混解十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士强度增长的关键。

国内外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流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混凝土化冻后(即处在正常温度条件下) 继续养护,其强度还会增长,不过增长的幅度大小不一。对于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如达到R28的35%)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而对于安全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混凝土冻结前,要使其在正常温度下有一段预养期,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从而避免产生混凝土早期冻害。随着混凝土龄期增加,混凝土抗冻性能也得到提高。因水泥不断水化,可冻结水量减少,水中溶解盐浓度随水化深入而浓度增加,冰点也随龄期而峰低,抵抗流歌破坏的能力也之增混,所以延长冻结前的养护时间可以提高渴凝+的抗冻性。使混凝土获得不遭受冻害的低强度,一般称临界强度,我国规定临界强度为不低于设计标号的30%,即不得低于35ko/c㎡。


分享到